邑人按:自4月18日晚,“邑人电影院·电影分享会online“成功举办以来,我们趁热打铁,于一周后的4月25日晚举行了第二期。相比第一期的自由谈,本期活动聚集于一部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及其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
现将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三轮讨论后的成果,汇集如下。
一、缘起
在第一次线上分享会时,大家七嘴八舌,纷纷推荐的是自己心目的佳作。讨论的成果可参阅:
那一夜,我们一起谈的电影
我给信众讲电影:走向塔可夫斯基之路
在第二轮聊的过程中,忘记谁提起了《海上钢琴师》,然后就这部片小讨论了一番。然后又不知谁提了一嘴,干脆下一期就来谈谈这部片好了。
过后,想了下既然本次已经讨论了《海上钢琴师》,干脆稍外扩一点,聊聊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吧。以一部片为中心,然后进行展开。就这样,第二期的选片定下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主题则定位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及托纳多雷。
二、托纳多雷其人及定位
既然聊的是托纳多雷,那么,他在意大利电影届的定位到底如何呢?(Taylor)
因为我们的活动才进行了第二期,还处于摸索期,所以我们尽量没有选择太文艺太小众的作品进行讨论,为了降低门槛,选片以大众普遍接受的为主。这一期选择《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就是考虑到这部片广为人知,比较有知名度,也很有话题性。至于本片的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段位,应该说在意大利导演届算不上第一阶层的人物。
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在文学艺术领域占有一席,属于文化发达国家。在电影导演里,公认的电影大师就有多位,如果按照综合成就进行考量,列一个十大的话,他们的排序应该是:
1、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2、费德里科·费里尼
3、罗伯托·罗西里尼
4、维托里奥·德·西卡
5、卢奇诺·维斯康蒂
6、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7、马里奥·莫尼切利
8、朱塞佩·德·桑蒂斯
9、吉洛·彭特克沃
10(并列)、弗朗西斯科·罗西
10(并列)、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这里面,前面几位的排位应该问题不大,后面几位可以讨论。像最后一位的贝托鲁奇,我们都非常熟悉他执导的《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在1988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9个奖项。即便如此,他也勉强挤进前十。意大利的电影艺术成就还是非常高的,当然,近些年有些垮,不太跟得上了。
上面的十大是不包括朱塞佩·托纳多雷的,也不包括《美丽人生》的导演罗伯托·贝尼尼。
总之,如果跟国内对比一下的话。如果张艺谋、陈凯歌算是第一等级,那么朱塞佩·托纳多雷的段位应该类似于王小帅、娄烨这样层级。有能力,勉强算得上武林高手,但算不上超一流大师。
以至于《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用现在的眼光再去看,觉得曾经的赞誉也是被高估了,存在明显的政治不正确。这部片中的女主角玛琳娜明显是男性视角的消费品,是被严重物化的符号,在Me too份子来看,本片属于该严厉批评的作品。好的作品,一定是可以穿越时光的,经典不因时间的变迁而变色,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明显不行。(李啸天、埃德蒙、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三、“时光”三部曲的闭环结构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托纳多雷的“时光”三部曲,也叫“回归”三部曲。作为文艺作品,都是托纳多雷自己编剧并执导的作品,三部片形成了一个闭环,有他自己的人生思考在里面。
《天堂电影院》里的小主人公的名字叫“托托”,《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的主角叫“雷纳多”,明显都是从托纳多雷这个名字里拆出来的。三部作品里。《天堂电影院》更是导演的自传性质的作品。后面的两部,也都带有明显的个人气质,也有他的个人思考。
如果按“时光”进行审视,《天堂电影院》讲的是“童年”时期,尤其是片中的少年时期的那部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的是“少年”时期,即开始有性意识,进入性启蒙的人生阶段;而《海上钢琴师》讲的则是“成年”时期,说的是四海漂泊,无以为家的状态,至于“青年”及“老年”时期,则在《天堂电影院》里也有。三部曲必须要连在一起看,才能充分体会到托纳多雷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思考。
如果按“回归”为主题进行审视,《天堂电影院》讲的是故乡的美好,在那里给给了他电影启蒙,带他走上了艺术之路;《海上钢琴师》讲述的则是离开家乡后,漂流在外的艰辛与苦涩感,只飘在海之上,想落地而不能的那种惶恐感;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则讲述的对故乡的批判,尽管玛莲娜是她的性启蒙,但通过玛莲娜,托纳多雷对故土上的人民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批判,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好人,全都是坏种,所以在《天堂电影院》里的最后部分,他也提到自己30年没有回去,也不愿意回去,为什么?就是因为故事对他的伤害太深了。所以说,所谓的“回归”,其实是“无法回归”,三部曲串在一起,讲的是“人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这样的主题。(李啸天)
四、走进并了解意大利人眼中的西西里岛
导演托纳多雷就是一个出生于西西里岛的人,所以这三部曲都与西西里岛息息相关。
意大利是一个半岛国家,整个国家的国土基本上都位于地中海中的亚平宁半岛上。亚平宁半岛几乎位于地中海东西方向的中间位置,这在海洋时代是一个好事,但在海洋时代发展起来之前,也算不上太好。
对于意大利来说,整个国家的经济中心其实位于最北部的大陆地区,集中在米兰、都灵、佛罗伦斯一带。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尽管在半岛上,但也位于中偏北的位置。拿中国来做个对比的话,罗马类似于北京,米兰、佛罗伦斯那里则类似于上海,两地人还相互看不惯,操起地图炮互喷。中国是东部发达,西部欠发达。意大利则是北部发达,南部欠发达。而西西里岛位于南部的南部,地处南部之外的一个海岛上,在意大利的经济版图上,属于蛮荒之地。
托纳多雷从西西里岛走出,就像是从甘肃崛起了一名大导演一样,非常不容易。这么来理解托纳多雷对于故乡复杂的感情,可能会更好一些。他对故乡的感情,有美好的回忆,但是又不愿意回去,很纠结,很复杂,既爱又恨,宁愿像《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那样,成为一个无根的人,就飘飘荡荡,无依无靠。
西西里岛有导演童年的美好、青少年的懵懂、成长中必然要摆脱的“小地方”情愫、成年后面对世俗压力时“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安置不了灵魂”的漂泊。
《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直接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西西里岛上的故事,而《海上钢琴师》的故事尽管发生在海上,但这种状态恰恰是西西里岛至于亚平宁半岛的状态,远离大陆,就像一个被抛弃之地,飘飘无所依,依旧是托纳多雷心目中回不去那个西西里岛。(李啸天、埃德蒙、李德乙)
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一部男孩启蒙必看电影
背景介绍完之后,我们开始进入今天主要讨论的影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是一部男孩启蒙必看电影,莫妮卡·贝鲁奇主演。
面对贝鲁奇,特别是这部对她身材展示的电影,基本就是“被窝撸起”的节奏。
好多影迷都承认,看过好多年了,剧情基本都忘了,但是忘不了的是男孩对贝鲁奇的性幻想。没错,这部电影拍出了每一个男孩成长阶段的必然会经历的过程,谁没有过性幻想呢?
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翻译叫“美丽的传说”,其实只有贝鲁奇的身体是美丽的,其他地方都是丑恶的。恶毒的言语、贪婪的眼神,有资源可用的就借此霸占身体,一穷二白的就只能一边咒骂着一边咽着口水。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在影片后半段出现的一个情节,就是愤怒的女人们揪住贝鲁奇痛打。这个情节真的是二战结束后的一个缩影。
其实二战结束后,各参战国远不是想象中的恢复重建,迅速崛起,而是一个特别残酷的过程。亚洲是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呢,也是一片肃杀。有民族和宗教上的血腥屠杀和镇压,有对协约国的清算和对卖国者的惩罚。其实人们的噩梦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醒过来,而是继续遭受着折磨。其中,妇女和儿童是受害最严重的群体。
法国和意大利情况尤为严重,法国在战争初期就沦陷了,意大利一直被法西斯控制,所以女人们为了生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德国人和法西斯狂热分子同床共枕。这些女人通常被视为叛国者,也被称为“躺卧通敌者”。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犯下触犯法律的罪行,战争结束后,她们所在的地区就把矛头指向她们,没有多少人愿意为她们提供保护或者辩护,在场的警察和士兵也基本都是袖手旁观。这在电影中得到了具体的描述。
实际上,在很多地方,当局是默认甚至是鼓励这种暴力欺负妇女的行为,因为政府将这作为民众发泄愤怒的减压阀。
有一组数据,战争中,在15到30岁的女人中,有10%的人有德国男友。数据不一定特别准,但通过电影,也可以知道,这部分人不在少数,为了生存,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在这个实施暴力的过程中,受害者往往在大庭广众下,被剃光头发,在身体上涂上纳粹的标志进行羞辱。而且,很多都是男性进行施暴,因为他们在战争中无力抵抗入侵,只能通过这个方式发泄着内心的屈辱和怨恨,这种看似凶狠实质懦弱的行为,只能给人民带来更大的伤害。
另外,还有很多女人生下了德国人的孩子,这个数量也是及其庞大的,结果这些孩子不仅被歧视、迫害,还有的被遣返至德国而无人抚养,成了孤儿,他们一生都活在阴影之中。
有想了解这部分历史的,推荐阅读《野蛮大陆》这本书。对欧洲战后的残酷有着非常详尽的介绍。
所以说,这部片对年轻人的启蒙作用,不只是性启蒙一方面,还有对欧洲战后历史的再认识,超出了我们教科书范围,很值得思考,值得年轻人好好去品味一下。(杜一无二)
六、女神啊,你的罪过在于过分美丽
国内无数个大学生,接触的欧洲电影,最难忘的无疑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它没有拿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没有在欧洲的三大电影节有所斩获,却在中国远远比意大利国宝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作品有影响力。
只因为女主角玛莲娜太美,美得让人窒息。
这位全城最美的女人,一举一动都有人跟踪谈论,全城都把她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男人在意淫她、蹂躏她,女人在妒忌她、诅咒她。
小男主雷纳多也是其中的一位崇拜者。
他天天骑着自行车跟踪、倾听、扒窗户,窥视着女神的生活。
女神在他心中是神圣的,美艳不可方物。
女神在他心中也是世俗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意淫“自我安慰”的对象。
战争是个大背景,随着战争的推进,女主角玛莲娜一步步走向毁灭,最后被女人群殴黯然离开小镇。
小男主雷纳多看着、惋惜着,无能为力,只能感叹女神太过美丽。
对于女神玛莲娜的回归小镇,小男主是复杂的,正如破碎的花瓶修复变得平庸,女神已不复当年之美,自己也已长大。
虽然这种长大,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小男孩窥视女神的命运沉浮,我们窥视小孩的成长,这也是电影魅力之所在。
展现肉欲美的电影我们在国内很难看到,即使是八九十年代姜文、张艺谋这种胆大的、敢于突破的导演也鲜有涉猎。
《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关注少男的成长,主要发泄于打群架的暴力,对性意识觉醒只是蜻蜓点水。
泳池出浴、湿润的头发、潮湿的身体,导演就觉得宁静让你热血澎湃了,看了玛莲娜,姜文只能算隔靴搔痒。
当然,故事的讲述和呈现有多种方式。
托纳多雷喜欢直白平实冲击,中国导演喜欢压抑隐晦影射。
并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埃德蒙)
七、女神的背后,是一个男孩的成长
影片原名《玛莲娜Malena》,是美丽女主角的名字。中文片名变成了导演家乡《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暗扣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我倒觉得挺恰当的。
说实话,因为初看这部影片时还年轻,注意力都在主角男孩的白日梦幻想上,有着强烈代入感。对女主的遭遇,除了惋惜与唏嘘,却没能有更深的探究与思考。
有朋友说,玛莲娜唯一的错就是长的太美,而对她美的占有、攻击、摧残反衬出小镇居民人性的恶。大概男人女人看问题的角度或多或少有些差异,我是觉得展露人性善恶美丑倒在其次,导演通过这样一个美好事物被破坏、少年心中幻梦破灭的故事,表达的还是成长的母题。
莫妮卡·贝鲁奇自然是绝美的,她的风情气韵加上影片的精致勾画,完美塑造了一位性感女神。但玛莲娜也许只在少年的记忆中才是极致完美的,也许每个少年成长中都需要一个这样完美的性启蒙者。而随着少年成长成熟,这种美会逐渐幻灭。从这个角度讲,“美丽传说”这个中文片名倒是极传神。
对童年美好的刻画,使《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1988年,豆瓣9.2分)成为一部温馨感人的影片。那么我想,讲青少年时期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怎么也不会全为揭露人性的恶。
对比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狗镇》(2003年,豆瓣8.4分),Dogville居民对落难中的美丽女主(妮可·基德曼),男人们霸占、侮辱,女人们嫉妒、伤害,其所作所为才是人性恶的爆发。反观本片,西西里小镇的女人们对玛莲娜的性感风情不能说没有嫉妒、敌视,男人们对她当然有觊觎、染指的欲望,但大都没有脱离正常的人性。至于说岛上法西斯统治倒台后,对玛莲娜等与德国军人关系密切女人的审判与侮辱,大概也可归为民族情绪的宣泄、被压迫者对背叛者的清算,当然也肯定夹杂着嫉妒与报复的因素。
但这种宣泄与清算,战后不独此处才有,在被占领国应该是比较普遍的。
所以我愿意相信,片尾当玛莲娜跟随丈夫返回小镇,那些妇女对她展露的善意也并非全是虚伪。生活不易,时间就是良医,日子总是在人们的相互妥协与谅解中一点点流逝。
这段美丽传说的破灭恰恰印证的是男孩的成长,故乡终于成了他永远回不去的他乡。(李德乙)
八、从女性的角度审视玛莲娜的生存状态
1.话说,托纳多雷导演的三部曲我大约是大学刚毕业那时候看的,年代很久远了,至今已记不清很多细节。
三部里面个人最喜欢的是《海上钢琴师》,一方面题材本身可看性较高,音乐、斗琴段落很精彩,另一方面就是我喜欢蒂姆·罗斯。《天堂电影院》感觉情怀更多一些,印象也不是很深刻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对于男性朋友来说可能在自己观影历史中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女神、性启蒙),对于我来说,不是很关注战争和政治背景,看点就主要放在人上。
以我的女性视角来看,比较关注女主生活状态的转变,由此带来的镇上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对于女主角玛莲娜的态度的心理变化。
我记不清细节了,一直搞不清楚,在所有人都以为玛莲娜丈夫阵亡以后,玛莲娜生活无助陷入困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只是因为她太美丽,引无数男人向她示好而遭嫉妒吗?(此处感谢埃蒙德给以补充解释)仅此就被置于无法生存的境地,后面沦为纳粹军官的情妇,最后成为所有人发泄仇恨的对象。
战争结束后,玛莲娜和丈夫重回旧地,那些曾经伤害她的人又开始给予善意。这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我觉得是比较大的看点。(Phoenix)
2.《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说实话我只看了一遍,很喜欢这部片子,很有味道,不仅是影片中一个对于13岁男孩子的性启蒙还是对那些小镇上的所有人的妒忌之心。又或者是因为这部电影的现实,戳中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听说导演托纳多雷的性生活很乱,但是他好像深爱过一个女人,这是李老师说的。(按:指的是三部曲里男主心中都有一个挚爱的女人,不为外围所动。)他曾经执导过《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我都很喜欢,他们都有着共同点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于电影的质感和美感,导演有着极致的要求。
电影的每一个镜头,仿佛要把意大利的浪漫风情,刻在人的骨子里。看电影的同时,我有一种幻想,我也想去西西岛走一走,浪一圈看看到底是怎样的风土人情。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长得太美了,美得那么不合群,美得好像有罪一样。男人们越是迷恋她,女人们就越是妒忌她,她们给她安上一切莫须有的罪名,只是因为,看着她受罪,心里会解恨。
她的身材让人羡慕,以及她忧郁气质的小表情更是让人心中怜爱。
电影中她穿的衣服也特别好看,完全把她的身材衬托出来了。特别有气质。我幻想如果我有同款就好了,哈哈哈哈哈……(按:你想啥呢?)
当时正值二战期间,处在阵地边缘的小镇,人们却自己爆发了一场关于人性的战争。人们将妒忌、猜疑、愤怒、不平衡等等所有的不甘和委屈,都怪到玛莲娜一个人身上。她被无端夺去所有财产,甚至连她的父亲都与她断绝往来。
影片中间玛莲娜被打得面目全非,看的我心情很不好,当时我在想如果有一个人敢出来制止,会不会结局不一样,可是并没有,后来女主再也无法在西西里岛生活下去。到后来和丈夫回来时也是因为她变得不再美丽,和普通人一样,出去买菜也知道讨价还价,过着平凡的日子,小镇上的人们也不再怨恨她了。
小男主雷纳多是爱她的,但是把对她的爱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默默的守护着她,偷窥着她的一切,看着她的离开,同时也渴望着她尽早回来,影片有个镜头我也非常喜欢,就是小男孩转头的那一瞬间。
同时我也觉得小男孩的爸爸也挺伟大的,带着他去逛窑子这一点在中国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带去吗?我想应该不会吧,果然还是外国人比较开放。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多少是有一些不同的。
13岁的小男孩最后说:“岁月匆匆,后来我爱上很多女人,当她们紧紧抱着我的时候都会问我,是否会记得她们,我的回答:是。但我唯一没有忘记的,却是那个从来没有问过我的人,玛莲娜。”
哇~简直太美了……(高美男)
3.电影中玛莲娜第一次出场,第一批特写镜头中就有一个胸部的特写。多年前青春萌动的时候我没有发现,这次再看,其实镜头的中心是一个大大的十字架。而后对玛莲娜的特写中,她总是低垂着目光,犹如达芬奇的圣母。她丧父后更是直接cos了圣母。那一段戏份其实很值得深究一下。男主先是通过街头的留言得知了玛莲娜丈夫阵亡的消息。然后是法西斯书记宣布正式消息,并举行葬礼的剧情。法西斯书记还有台词提醒,说玛莲娜因为过于悲痛所以不来参加仪式了。所以这次是正式葬礼无疑了。
那后面的cos圣母的镜头就没法解释了。也许这只是另一次关于“圣母”的主题游行,又或者,根本就是男主的幻想。是前面各种暗示玛丽安娜犹如圣母的各种镜头的一次具象化表达?
也许导演是想通过这一次明目张胆的cos圣母作为一个高潮点,以便于让后面的“残酷堕落”的戏码来的更加强烈一点。
但如果你想要真实的剥出一点玛莲娜的故事的话,这种意义不明且没有明显镜头表示是否“幻想”还是“真实”的画面就很讨厌了。因为是多年后复习,我对于性启蒙已经不感兴趣了。我想找寻一个真实的玛莲娜。其实整部影片看下来,玛莲娜大部分时间都活在小男主的在性幻想中,有关她真实个性或者情感的描述很少,是真正的“工具人”。对于这样一个角色,莫妮卡·贝鲁奇还能演出的很好,这是非常不易的。
影片中偷窥戏的第一场,那是男主小男孩第一次在偷窥洞中接触女神。却给了一段玛莲娜抱着丈夫的照片跳舞的镜头。在已经知道后续剧情的我,看到这一段说实话心中十分酸楚。这也是全片中玛莲娜表现真实自己情感的分量最重的一场戏。却放在了偷窥戏的第一场。后面,就只有她去父亲家忘带钥匙的戏份了,被埋没在一堆性幻想之中。这一场戏,说明了玛莲娜的故事,一个深爱自己丈夫的女人。没有因为独居而忘记丈夫,没有放荡形骸,回味起前面第一次出场时胸前的十字架。表现的就是一个妥妥的保守姑娘。这与生活无着之后剪短头发,染发吐红唇的交际花装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让已经是中年人的我感受到了深深残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年轻时观影所没有的。小男孩偷窥的其实是一个体面且保守的好姑娘。而此时的性幻想多少有一些邪恶的感觉。(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九、值得反思之处:残忍与善良在同一群女人身上,为什么?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最有冲突力的一幕是,当美国大兵进入西西里岛,原有的纳粹统治瓦解,西西里岛的妇女们将玛莲娜拖到街上,撕烂她的衣服,剪掉她的头发,让她遍体鳞伤,女人们狂呼让她滚,这时玛莲娜望向那些觊觎她身体的男人们,男人们却无动于衷,最后她带着伤逃离了西西里岛。
但一年后玛莲娜和丈夫再次回到这里,她不再光彩照人,穿着朴素的衣服去市场里,那些曾经殴打的玛莲娜的女人们却向她问好,当她回应问好时,气氛变得缓和,有位女人甚至把衣服送给她,还说不要考虑钱。
残忍与善良在同一群女人身上发生,怎么解释这样矛盾的现象?
我想到了勒庞的《乌合之众》,当人们变成一个群体时,便具备了冲动、急躁、缺乏理智、没有判断和批判精神、夸大情感等等情感,理智消失,责任也消失了,法不责众的心理让人们变得无比残忍,群体赋予了他们伤害他人却无需承担责任的力量,于是这些残忍的行为就变成了英雄正义的行为。
但当个人脱离群体,狂热便消失了,善良也回归了,理智也让人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对他人造成伤害的。
这样的行为,《无问西东》里章子怡饰演的王敏佳经历过,现实生活中,12年西安反日游行中市民李建利被击穿头骨,他也经历过。
现在我们谈论群体,不是为了群体中个人的犯罪找借口,而是想说,对于群体的警惕,当人们狂热的时候我们给自己降降温,把理智找回来;当人们冷漠的时候,我们想想自己作为人,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同类。(王小东)
十、理性批评:必须高度警惕的的狂热
《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这部电影对于我个人来说,最早是一个类似于“某某必看”的榜单电影,作为托纳多雷最著名的三部曲电影中的压轴之作,西西里在我心里事实上排名居末。
当然,不是我觉得西西里不好,而是另两部太好。
在看电影这件事上,很多时候我觉得观影的时间点都存在错位,就像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在童年时有幸地遇见一个像老阿尔弗雷多的朋友。所以我们看过的很多电影,甚至经典,我们却不知所云。当然,这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无奈,无论是电影,抑或人生。西西里对我个人来说即是如此。我只记得彼时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主角小男孩视角的大量窥视镜头,以及由此带来的莫名兴奋。
这部电影的好,要在我看过之后的很多年里,不断地被人们提起,解读,形成一种“它就是很好”的强烈暗示。这种心理,大概也暗合了片中其他居民对女主角的群体态度,他们总是追随大众,无论是对女主的党同伐异,还是最后对其回归的示好。
有人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讲述了一个非常不美丽的故事,不可谓不精辟。但也许正是那些不美丽的东西,反而更加衬托了那稀少可贵的美丽事物。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在我们的文化历史中,这是屡见不鲜的一种现象。而我们,也许也或多或少曾经站在乌泱大众的一方,做着没有风险的恶行。
诚然,说是恶行大概并不准确,或者说恶行只是单一角度的看法。很多人在被群体意识裹挟,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时,其心理未必认识到自己是在为恶,反而有一种正义化身的错觉。当我们失去理智思考的时候,紧跟大众的趋势无疑是保险的、安全的。而群体的力量,很容易催生狂热的极端。而历史也已经不止一次证明这种狂热是必须引以为戒,必须高度警惕的。(沈度)
十一、法西斯批评及托纳多雷批判
托纳多雷的《玛莲娜》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因为披着一丝“情色”的外衣,内里有充满了人文气息,还带一点点批判法西斯社会的残酷,让本片的话题性有些过剩。
但话题性过剩也产生了一点副作用,那就是大家会不加准备的过早的接触这部作品。我和群里的大部分人一样,在青春萌动荷尔蒙爆棚的青年时代,在没有足够的阅历以及欣赏水平的情况下,(过早的) 就观看了这部惊世之作。结局是可以预料的,除了莫妮卡·贝鲁奇的身材,什么也没记住。甚至连她的演技表现如何也没记住。也许这就是大部分过早接触本片的无辜群众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吧!
接着这次分享会,我重温了这部电影,此时我已有了丰富的阅历,和一定的欣赏水平。我以为我会因此得到美满的观影体验。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影片的结构比较精巧。但说实话剧情比较寡淡。原先的“情色”外衣细看其实也就是一个偷窥洞。远不如《黑皮书》来的深刻和刺激。影片对法西斯社会的描写也很寡淡,除了开头的墨索里尼的讲话,中间主角雷纳多的少年军制服。就只剩关于男主雷纳多是否成年的小玩笑了。
这部电影其实是男主雷纳多的成长经历。影片中关于小男孩成长的标志有很多,和一般影片用“自慰”来表现不同,片中的男孩虽然自慰的很激烈,但似乎导演不希望用性觉醒来表现成熟。片中导演设计了很多成年的标志,有些杂乱,比如短裤与长裤(前面关于小玩笑指的就是这个。爸爸说等最高领袖去世了,我就给你买长裤。结果墨索里尼没挺住。)比如理发店的小凳和正座。后期玛莲娜的丈夫尼洛回来以后,主角甚至还叼上也烟卷。但受制于拙劣的化妆,男主的稚气未脱的脸丝毫没有给我“他长大了”的感觉。
至于玛莲娜,如上所云,她原本其实是一个妥妥的保守姑娘。这与后来生活无着之后剪短头发,染发吐红唇的交际花装束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让已经是中年人的我感受到了深深残酷的感觉。这是年轻时观影所没有的。小男孩偷窥的其实是一个体面且保守的好姑娘。而此时的性幻想多少有一些邪恶的感觉。
在感受到这么一丝“邪恶”的凉意以后,再回头细思一下,就会发现,影片中深入骨髓的男权思想。这也许也是当时那个法西斯社会的真实写照吧。就像前面杜一无二说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其实一点都不美丽。玛莲娜在丈夫还活着时还能够保持一些尊严,在丈夫“死后”就被无情的社会彻底物化为工具了。而在被毒打和羞辱逃离家乡以后,是死而复生的丈夫重新把她带回了正常的世界。也正是因为丈夫的存在(当然也有她可能不再那么美丽的缘故),曾经毒打并羞辱她的女人们又把尊严还给了她。
她很不幸,经历了毒打,谩骂,背叛,羞辱。她也很幸运。她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也依旧爱她。
这也许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唯一还能称得上是“美丽”的东西了。
看完片子以后,我久久忘不了玛莲娜抱着丈夫的照片跳舞的场景。
就像陈慧娴的名作《傻女》
也是一个思念男人的女人,
抱着男人的毛衣跳舞的故事。
这夜我又再独对夜半无人的空气
穿起你的毛衣重演某天的好戏
让毛造长袖不经意地 抱着我静看天地
让唇在无味的衣领上 笑说最爱你的气味
我恨我共你是套现已完场的好戏
只有请你的毛衣从此每天饰演你
夜来便来伴我坐默然但仍默许我
将肌肤紧贴你 将身躯交予你
.........
我去听歌了。晚安!(彼得巴甫洛夫斯克)
十二、结尾
很好,十二章,恰好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其实,参会的人还有一些,有些发言了,还有些没有发言,但我们同处一个场域中,共同经历了思想的碰撞,见证了这篇文章的诞生,这就是最好的收获。
感谢所有的参与者!
下次活动,将于5.9号晚举办。因有感于演技之神阿尔·帕西诺刚刚过完他的80岁生日。下期活动,我们将围绕《闻香识女人》展开,从这部片到老帕其人其事。
欢迎围观!
#头条影视档案馆# #头条观影指南#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聊不尽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万字长文一次讲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