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是一部法国电影,之后又有了一部美版《触不可及》。最近,这部电影在国内影院上映,让我们来谈谈这部美版的《触不可及》。实际上,这部电影被低估了。
(一)非常用心的电影,改编而非翻拍
说实话,美版《触不可及》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电影,非常用心地拍摄。不能因为它和法版《触不可及》的剧情相似,就认为它在模仿或翻拍。我们可以从当初翻拍电影《我知女人心》和原作《男人百分百》的差距中,看出两者之间的不同。我之前写过一篇影评,比较了《男人百分百》和《我知女人心》,大家可以参考。
看过美版《触不可及》后,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不如法版。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看完任何优秀之作的改编,我们都会觉得不如原版。因为,如果原作很优秀,我们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和参考系,之后任何改编都会因为“原版不是这样的”而遭到批评。这种偏见就是“原本应该是怎样的”——黑人原本应该是怎样的,富翁原本应该是怎样的,等等。
抛开这种偏见,你会发现美版《触不可及》其实是非常用心的改编作品。愈是了解法版《触不可及》,愈能发现二者的不同。看完后,我的第一感觉是,法版《触不可及》像是一首浪漫的散文诗,而美版《触不可及》则叙事更加完整。
(二)法版和美版《触不可及》,究竟有何异同?
关于两部电影在细节剧情上的不同,相信有不少人列了清单和比对目录。我不想做这样的对比,因为这些只是局部的不同。我想在另一个层面讨论这两部电影的异同。
这两部电影的内核是一样的,就是有犯罪前科的黑人为残废的富翁做护工助理,然后彼此改变的故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二人相遇、护工和相互改变、非员工关系的再会。基本上,美版《触不可及》就是延续这一脉络发展剧情,不过却又在很多部分进行了调整,从而打造出另一种风格。
很明显,美版《触不可及》从台词、布景到次情节发展,都具有浓郁的美国风格,在本土化上做得很不错。在风格细节上的不同,我就不展开了。从整体来归纳的话,美版《触不可及》大概有以下几个不同。
第一,富翁的动机不同。两个电影给出的理由是不同的。法版中,富翁认为男主没有将他看作是残疾人并施以同情,这种视之为正常的态度是富翁想要的;美版中,富翁希望男主在他需要救助时可以袖手旁观,好让他从这种残疾姿态中解脱,而富翁认为有犯罪前科的男主能做到这一点。
两个版本的理由都很有说服力,而且在后续处理中也很好的延续了富翁雇佣的动机。在法版中,男主离开之后,还出现了描绘新的护工对富翁的态度(视之为残疾人、不会强制护理、唯唯诺诺)这般场景,无形中与富翁当初挑中男主的原因前后照应。而在美版中,要让两人关系自然的发生改变,需要几个必要的场景——对富翁求死片段的特写,富翁对男主的肯定,富翁因男主的出现而改变,不再求死。有了这几个场景,美版《触不可及》中富翁的动机与行为就有了一致性,剧情发展也更自然。
第二,美版《触不可及》的男主黑人与法版有巨大不同。两个版本的电影哪个更让人喜欢,很大程度上受到男主的影响。法版的男主黑人,肢体语言和表情相当丰富,也非常夸张,有一种活宝的感觉,看起来很灵动潇洒,对很多事情毫不在意且有自己的喜好和喜剧特色,却又在适当的时候展现丰富的情感,很酷很年轻。美版的男主黑人乍一看并不是很讨人喜欢,但仔细研究却又发现他是个很真实的角色。法版的男主是单身年轻人,美版的男主则是中年已婚男士,因而能发现美版男主脸上的愁容更多一些,仿佛写满了生活的压力。配合分居的妻儿次情节,美版男主也是非常真实的。
第三,美版《触不可及》的富翁内心矛盾更丰富。在法版中,富翁固然有一定的内心矛盾——比如笔友是否会接受坐轮椅的自己——但相对来说,内心矛盾程度不如美版。美版富翁有几处情绪爆发的场景,尤其是砸礼物的场景,这是美版和法版富翁最大的不同之处。
(三)关于创作难度,美版《触不可及》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
除了以上几个大的不同外,剧情发展顺序上也有些许不同。想象一下,如果要让你来改编法版《触不可及》,你会有什么感受?显然,你会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如果改得太多,就会陷入为不同而改的陷阱;如果改得太少又没必要拍了,甚至改得太少也会让有追求的编剧自尊受辱。
从剧情安排上的不同,就能看出编剧内心绝不希望别人说他混日子。而且电影也表明,美版《触不可及》的改编是非常用心的。比如一些法版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如降落伞、会面女笔友等,美版发生的顺序是和法版不同的。这种不同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精心安排。
总体来说,美版《触不可及》还是一部蛮不错的电影。虽然对改编电影来说,平局往往等于输,但我想强调的是,美版《触不可及》不仅仅是一部改编电影,更是一种态度。改编不意味着偷工减料,哪怕面对优秀之作,若图省事也只会画虎成狗。改编并不比原创容易,这同样需要非常认真严谨的态度。我非常欣赏美版《触不可及》传达的这种态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评美版《触不可及》:对比法国版原作,可以说各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