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附点的音符被称为附点音符。这个写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就是附点。它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附点四分音符:四分音符加上附点,就延长四分音符时值的一半。四分音符的一半是八分音符,所以变成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唱成一拍半。
附点八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上附点,就延长八分音符时值的一半。八分音符的一半是十六分音符,所以变成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唱成3/4拍(1/2拍加1/4拍)。
附点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加上附点,就延长十六分音符时值的一半。十六分音符的一半是三十二分音符,所以变成十六分音符加三十二分音符,两者加在一起就是唱成3/8拍(1/4拍加1/8拍)。
比四分音符时值更长的,二分音符和全音符,不需要加附点,用增时线或者连音线增加时值即可。
曲谱里的加在音符上面的“︵” 被称为连音线。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加在相同的音上,一种是加在不同音上。
如图,第一行是加在相同音符上的连音线,这种情况又叫延音线。此时在连音线内的音,都要唱成一个音,该音的时值是这些音的时值总和。例如图中的“5 - ”,如果没有连音线,要唱成两个二分音符5,即:“5 - 5 - ”,发两次音,每次音的时值为两拍。加了连音线后,要唱成全音符的“5”,即 “5 - - - ”,发一次音即可,时值为四拍。后面的“3 - ”也是同理,要唱成“3 - - 0 ”,时值为三拍。
加在相同音上的连音线的功能是,解决小节线内时值表达问题。例如图中是2/4拍,即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作曲者想在这样节奏型的曲子内做唱四拍的音符,就得通过连音线,因为一个小节最多有两拍,没法表达四拍的时值。
休止符“0”不用连音线,乐谱中休息几拍,就用几个“0”即可。
第二行是加在不同音符上的连音线,这种情况又叫圆滑线,此时在连音线内的所有音都要一气呵成、流畅连贯。
例如吹葫芦丝遇到加在不同音上的连音线,表示“︵”内的这些音要一口气吹完,中间不换气,仅第一个音吐吹,吹奏时气息要稳定均匀,每一个音之间要连的很紧,音与音之间要保持连贯,圆滑,流畅,做到“轻、柔、连、圆、松”五个字,好像一个一个音滑过去。在其他乐器上也是一样的处理,要做到圆滑线内的所有音在演奏过程中流畅、不间断。
加在不同音符上的连音线,功能是情感处理。通常用在抒情乐段中,而非欢快活泼的乐段。
这段《荷塘月色》葫芦丝谱中,很多处都在不同的音上加了连音线,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几个音吹得圆滑流畅,从一个音滑到另一个音上,是不是让曲子的画面更显温柔恬静呢?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音乐零基础的朋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简谱中的附点音符和连音线。欢迎留言交流。
【原创文章,盗版必究】
服务广大音乐爱好者,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授乐器和乐理知识,音乐零基础学员也可以学会。推广健康爱好,促进身心愉悦,全民音乐普及,共建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从零开始学简谱,乐理知识之音的长短第二篇:附点音符与连音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