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热点新闻层出不穷,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回想起我们小时候,虽然没有电子媒体,但一群小学生也形成了一个小群体,对信息的关注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规律。关于杨民的信息,经过几天的谈论,逐渐失去了新鲜感,最终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大约是1978年初冬的一个日子,我终于见到了杨民本人。那时,爷爷已经过世,奶奶独自住在家中。屋前屋后有些自留地,我们周末会回家看望奶奶,顺便收拾一下。干活时,我们都脱去了夹袄,继续劳作。
卖豆腐的挑子经过时,奶奶买了块豆腐,还从储物缸里翻出一团粉丝。为了防老鼠,我们都是用大陶缸存储食物,缸口用盖子盖上。老鼠咬不动陶缸,也就无法钻进去。
中午,我们围坐在桌旁,享用着豆腐烧青菜、烧粉丝、韭菜炒鸡蛋和萝卜汤。主食是米饭,附带锅巴。父亲说今天有韭菜,可以烤锅巴包韭菜吃,我也很喜欢这种吃法。父亲用大碗盛出米饭,留一圈锅巴,让我再烧两把火烤一烤。我走出锅屋,看到屋前站着一个头戴马虎帽的人,双手拢在一起,微微抬头看天,轻声笑着。我告诉父亲门口有人,父亲出去后拉着他往屋里走。杨民坐下后,父亲指着装米饭的大碗说:“杨民,你自己盛饭。”我这才知道面前这位就是杨民。他的脸色有点白,下巴有些胡子,脸上带着神经质的笑,或许是掩饰尴尬。这么一笑,脸上就挤出不少皱纹来。杨民的堂姑跟我的堂叔是夫妻,论起来他在我家算是小辈,所以我爸也不用跟他客气。杨民也不拘束,吃饭夹菜都很自然。
吃了一碗饭后,杨民打算再盛饭。父亲去铲锅巴,杨民笑着说牙不好,果然缺了颗门牙。他把大碗里剩下的饭都拨自己碗里,差不多刚好够一碗。我和父亲吃锅巴包韭菜,喝点萝卜汤。杨民也加入了我们。父亲边吃边跟杨民聊了些话,主要是关于我大伯的近况。大伯当年曾与杨民一起读私塾,算是同学,此时伯父已经升职至团级了。
吃完后,杨民道谢并打算离开。父亲又给了他两块钱,杨民觉得馈赠有点重,不好意思收。父亲将钱塞他手里,拉着他出门。送走杨民回来后,父亲叹了口气。我一直在猜想杨民的帽子底下到底有没有碗。
随后的几年,时代发生了巨变。农村实施了包产到户政策,每家分得了口粮田和责任田。父母都是民办教师,全家都在村里,因此分得了七亩多口粮田,没有承种责任田。此时我已经读初中,暑假会跟着父母在地里干活。
此时又有杨民的新闻传出来。他们父子俩劳动能力低,村里只给他们分了差不多四亩口粮田,没有让他们种责任田,怕他们完不成统购任务。杨民不同意薅秧,说稗子结籽也是粮食,一样煮饭吃,薅什么薅啊!杨德贵想想,四亩地稻麦两季的收成怎么也足够爷俩吃饭了,也就没再坚持。父亲听说杨民爷俩种地靠天收的事情,觉得这样也好,杨民五十多了,杨德贵七十多了,别累坏了。
紧接着,教育界的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要求加强基础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对于音体美副科学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一来,师资力量又不足了,需要补充一批老师。农村小学的教师分三类,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和临时代课教师。村干部与我父亲商量,杨德贵过世后,只剩下杨民一个人,他本来就种不来地,年龄大了更没那个能力。不过杨民的文化程度不低,杨德贵也死了,当年的反革命罪名也随风而去。能不能安排杨民做临代教师,他应该有能力领着学前班或者一二年级小学生启蒙识字。再一点,部队里常用唱歌鼓励士气,杨民当文书时经常教战士们唱歌,代个音乐课也行的。父亲听了也觉得可行。村里还安排人代种杨民的几亩田,每年给杨民提供点口粮就行了。
杨民和其他两人在这一年成为了我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由于工资低,还有一个项福利:轮流跟着学生回家吃饭,也叫吃供饭。家长们也能接受这样的安排,我们当地尊师重教的传统深厚。杨民不再讨饭了,虽然还是吃百家饭。
杨民最初的分工是专职音乐老师,负责一至六年级的音乐课。他申领了几十张大白纸,每张纸上都用毛笔抄一首歌谱,基本都是教材里的,他自己也选了一些教材以外的歌曲。上课时,他将这些歌谱挂出来,教小学生唱歌。杨民识谱视唱还可以,给他一个新歌歌谱,他敲着手指头哼几遍就能唱。相比之下,当年我却不重视音体美这些副科,至今也做不到。
接下来的几年,杨民算是融入了教师这个角色,除了音乐还教低年级的语文数学。戴着老花镜批改作业的时候,他看起来还真有点像清华大学的教授。
杨民大概做了七八年代课教师,这个工作是临时性质的,没有编制。每年都会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分配过来,逐步替换下这类临代教师。在杨民六十五岁那年,他也被替换了。他也没有怨言,因为自己的身体此时也出了点毛病,再说能比退休年龄推迟五年已经算很照顾他了,不过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没有退休工资。
杨民又回到了自家的小屋里面一个人生活,不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代课这些年他都是吃供饭,工资存下来不少。他的口粮田村里安排人代种,对方每年都会及时将口粮给他送到家。由于他大多时间吃供饭,只在寒暑假期间才消耗,后来就让对方直接折算成钱给他。村里也为他落实了无儿无女孤寡老人的救助政策,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和福利。
杨民死于胃癌,享年七十二岁。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记忆深处的几个乞丐(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