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子瑜
在熟人社会里,果敢人民与多年的邻居建立了一种近乎血缘的“亲情”。其中,与果敢山水相连的邻居——镇康,就是果敢最亲密的邻居。尽管两国分属不同的国籍,但这份邻里情让他们常常忘记国界线的存在。
公元2006年底,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迎来了一位年轻的邻居,他就是中国最年轻、最极边的第一县城——镇康。镇康县原县城位于凤尾坝,与果敢有一段距离。但搬迁至南伞后,果敢和镇康成了真正的邻居,这份距离上的接近,也让双方的心更加靠近。
果敢人民对这位年轻邻居的到来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这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期待着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开创出一个繁荣的中缅边疆“两国一城”。
2006年12月23日,是镇康县各族人民共同的节日,同时也是果敢地区各族人民的节日。为庆祝这一特殊日子,第一特区政府应中国云南省镇康县政府的邀请,派出了代表团出席庆典活动。为配合镇康县政府举办这次活动,特区政府还安排了果敢各族男女青年参与表演。
庆典当天,特区政府代表团成员杨家育先生用缅语在台上宣读了贺辞,献上果敢人民对镇康新县城最诚挚的祝福。缅甸仰光、腊戍、滚弄等地区的华人社团、商会、民族文化会也组团前来祝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镇康县在此之前曾两次迁徒,先后驻过忙丙和凤尾两地。2001年12月,中国国家民政部批准镇康县城由凤尾搬迁至南伞,历时三年终于成功实现搬迁。南伞位于中国滇西南边陲,与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东界山水相连。南伞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市仅9公里,距缅甸腊戍市187公里,距缅甸首都仰光市927公里。
镇康县新县城搬迁庆典自2006年12月22日起至24日连续三天举行,活动主题为“镇康县县城搬迁暨首届中缅边境民间民俗文化节”。开展了多种民间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国门对歌”。
在188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果敢地区未划归英属缅甸殖民地之前,镇康、永德和果敢三地本属一家,语言、文化、风俗、服饰、饮食均毫无二致。如今虽然分属两个不同国家的国民,但双方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让彼此沟通交流非常容易。
李招弟、张小慧和孔文婷三人相约前往参加庆典活动。中国南伞边防检查站上,张小慧提议走小路偷渡过去,但招弟和文婷坚持要正规通过检查站。她们在口岸检查站等了大约十五分钟,总算顺利过了检查站。
三人进入中国国境,发现新县城的城镇建设与管理很有现代气息。她们参观了新县城,对南伞的变化感触很深。在参观过程中,文婷对城镇的绿化和环卫工作印象深刻。
23日下午1点,国门对歌活动正式开始,双边各派出百余名身着民族服饰的代表,于国门口岸主大街当街载歌载舞,场面宏大壮观。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也出现在了这个从未有过的活动当中。
现场对歌时将两地民族同出一脉的亲缘关系展露无遗,果敢与镇康的山歌,歌手们机智诙谐的歌词和原生态的唱法,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
新县城的成功搬迁,使得果敢人民群众更加相信能够与镇康人民一起建设、发展和美化自己的新家园。然而,新邻居的到来并没有改善果敢人民前往中国边城旅游或互市的便捷度。每个果敢人入境中国,南伞检查站的武警依然对往来人员,审视着来自果敢的脸孔,希望从被审视者的面部神经中看出点端倪来。
果敢这个曾一度被媒体定为广义上的“金三角”地区,随着罂粟种植的彻底根除,已经不再是一个世所瞩目的毒源区。失去金三角神秘魅力,只剩下贫穷与落后的果敢,对世人已逐渐失去吸引力。如今他仅余的一点魅力——博彩业,还得仰仗中国这位邻居的“宽容”或“开恩”。
当天站在镇康县新县城为中国的发展富强而赞叹不已的李招弟,哪怕是偶尔做恶梦也不会梦到,数年后,她和那些身在果敢的亲戚朋友们,全部都得以“外国战争难民身份”狼狈逃入南伞避难。
(未完待续……)
(本书情节和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本书是经作者修改后的最新版本,并授权本网独家发布,请读者朋友以本网发布内容为准。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缅北女儿国》第三十一章 果敢最年轻的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