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下汉末三国时代的常见兵器。本来是作为悟空问答的。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在头条号发成文章,补充完善一下,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我的三国类文章配图,往往会做黑白处理;但是类似科普兵器道具类的配图,经仔细考虑,还是直接放彩图,视觉效果更直观。方便读者阅读。
狭义三国时代是从220年曹丕篡汉,至280年晋武灭吴。广义三国时期,则是从184年黄巾起义,或189年董卓上洛开始计算。武器装备的年代归类,可以始自东汉末期。
汉末三国时代的常用武器,有以下几种:
(1)近战长兵器:长矛,马槊,大戟(卜字戟),大斧
(2)近战短兵器:环首刀,佩剑
(3)中距离投掷兵器:手戟,撩戟
(4)远程射击兵器:弓,弩
还得特别提一句,东汉末期(AD184---AD220)和三国时期(AD220---AD265/280),没有近代意义上的马镫。
最早的马镫出土实物是西晋年代,因为是单侧马镫,据分析应用作辅助骑手上马之用。也就是说三国时代,因为缺少双侧马镫固定身体重心,所以不存在马上双手兵器。
以下会简单介绍三国时期的兵器及部分代表人物:
长矛;马槊
- 代表人物:吕布、关羽、阎行
不同于演义小说中的方天画戟和青龙刀,东汉末期的斗将,主要手持重型马槊,另一只手紧握缰绳维持身体平衡,腰配环刀。骑手在缺少马镫的情况下,只能够双腿夹紧马腹,使用单手兵器。马槊的枪头比一般长矛更长、更坚固。
吕布败走长安,曾与郭汜单挑,一矛刺伤郭汜得以逃逸。
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英雄记》
关羽随张辽援救延津,策马冲刺,击杀袁绍大将颜良,三国志原文:“刺良于万众之中。”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蜀书六》
马超曾与阎行搏斗,凭蛮力折断了阎行的长矛,阎行用断矛猛刺马超脖颈,马超险些丧命。
遂与马腾相攻击。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魏略》
大戟、大斧
- 代表人物:典韦、吕布
曹操征伐张绣,张绣降。曹公设宴款待,令典韦操持一柄巨斧示威,斧刃竟超过一尺。
汉尺约合今天23.1cm
张绣畏惧至极,酒宴从头到尾竟然吓得不敢抬头。
太祖行酒,(典)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竟酒,(张)绣及其将帅莫敢仰视。--《魏书十八》
典韦还操持一双巨型戟,号称八十斤。
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魏书十八》
袁术征伐刘备,吕布亲率骑兵队去援救刘备。吕布设宴,辕门射戟以解斗。吕将大戟插在辕门正中,一箭命中大戟小枝。大戟形制类似卜字戟,更接近先秦时代的战戈。
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魏书七》
环首刀
- 代表人物:所有人。
东汉末期,剑逐渐演化为仪仗兵器和贵族身份象征,不再应用实战。实战兵器为“环首刀”,汉武帝时期为了远击匈奴而发明流行的一种“单手直刃方头重型砍刀”。刀柄末端铸一金属环,应是方便骑兵将绳结穿过刀环,固定自己的手腕,避免马上战斗时兵器脱手。
略举一例。曹魏谋士刘晔,三国游戏中常以文弱书生形象出现的文官。
刘年轻时果敢有胆,坐中诱杀山贼郑宝。刘晔本欲灌醉郑宝后杀之,不料郑不善饮,滴酒未沾。刘晔等得不耐烦,竟自己起身抓起郑宝的佩刀,一刀击斩,血溅五步。群贼丧胆,望风披靡。
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於内宴饮。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斩其首以令其军。--《魏书十四》
刘备入蜀,命铸刀匠蒲元,铸造五千口环首刀。
黄武五年,孙权令刀匠铸万口环刀,十口宝剑。(《刀剑录》)
可想见实战操作中、刀剑地位之差异。
佩剑
- 代表人物:贵族门阀
三国志中几乎无法看到短剑应用于实操中。书中大部分带“剑”的文字,均为“大将军/太尉”剑履上殿,袁绍按剑怒斥董卓,田畴、邓展、曹丕善击剑等等。剑实际已经沦为贵族赏玩之物。
(曹彰)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魏书十九》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魏书十一》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魏书十二》
手戟、撩戟
- 代表人物:典韦、太史慈、曹操、刘备、董卓、吕布
手戟、撩戟实际是类似投枪的中距离投掷兵器。几乎所有的东汉军阀,都有使用手戟的记载。
因为我之前在头条号已单开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手戟,此处不多展开,有兴趣者自行阅读,传送门如下:
太史慈与典韦最爱的兵器;连曹操和刘备也常带身边
弓弩
- 代表人物(正面):董卓、太史慈、吕布;
- 代表人物(反面):孙坚、张济、张郃。
董卓射术精湛,能左右开弓,臂力惊人;
卓有才武,旅力少比,双带两鞬,左右驰射。--《魏书六》
太史慈手臂奇长,百步穿杨;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吴书四》
吕布有辕门射戟之能,名震天下。
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魏书七》
还有三位反例:
孙坚征讨黄祖,被流矢命中身亡;
(孙)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黄)祖军士所射杀。--《吴书一》
张济(李傕、郭汜的好基友)在南阳劫掠粮食,被刘表军士用硬弩射杀,侄子张绣投降刘表;
(张)济屯弘农,士卒饥饿,南攻穰,为流矢所中死。--《魏书八》
张郃在木门道惨遭诸葛亮埋伏,被一箭命中右膝,伤口感染而亡。
(张)郃追至木门,与亮军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魏书十七》
综上,环首刀、马槊、撩戟、弓弩等即汉末三国兵器的典型代表。
目前三国题材影视作品中、广泛传播的兵器形制,往往严重失真。
一种是以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为蓝本。当中充斥着大量历朝历代混杂流传的“小说情结”和“武侠思维”,类似青龙刀,丈八/铁戟蛇矛,龙胆枪,方天戟一类的怪异兵器层出不穷,几乎到了神魔乱舞的境界。
还有一种是以1994版《三国演义》为蓝本。94版三国以通俗话本小说为原型,对史实情节的还原自然不能苛求;但是服装道具也相当不尽如人意。因为94版三国的服装道具,实际是从日本借的。当时日本拍过一部关于中国北宋和西夏的史诗电影,叫《敦煌》,里面的服装道具是参考宋代《武经总要》所制成。
所以就出现了今天老三国连续剧中汉末斗将们,身披辽、宋盔甲甚至日本大铠,观众朋友甚至可以看到老三国的周瑜(洪宇宙老师的演技确实赞,给满分;本文只论道具),肩披日式“阵羽织”,头盔上竟然还有“锹形前立”和“吹返”。更不用提光荣三国志游戏里面那些穿越型立绘了。
以后如有时间,我会单写一篇汉末三国时代的甲胄;本文主要介绍三国兵器谱。希望我的文章能对喜爱三国的读者朋友有所裨益。感谢阅读。
感兴趣别忘了点赞分享关注,只收藏不点赞可不好哦。点赞、转发、关注,这可是我创作动力来源的兵器谱,哈哈。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刀矛剑戟斧,三国兵器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