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更是与绍兴紧密相连。周作人笔下的乌篷船,以及那首《小河》诗歌,仿佛就是现成的民谣,充满了乡土的气息。
民谣,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带动抒情的音乐形式,正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所包蕴的要素。那么,如果文学家们真的涉足民谣,他们的作品又将如何呈现呢?
鲁迅《水上的绍兴》
鲁迅笔下的绍兴,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将茴香豆、咸亨酒店、乌篷船等元素,与赵雷的《成都》曲调相结合,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象一下,乌篷船边摇着橹,乌毡帽下的老船夫,在轻舟中悠然自得。河岸的妇人孤独守望,咸丰酒店里茴香豆的香气弥漫,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古老而宁静的绍兴。
沈从文《湘西姑娘》
沈从文的《边城》中,塑造了一个清纯少女形象。这种对爱、距离与时光的细腻描绘,与马頔的《南山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的翠翠性子和顺,对情郎的思念与等待,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这种情感与马頔的《南山南》中的情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
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一文,以简短而轻快的笔触勾勒了上海人的群体形象。文章中的“上海人的碰撞与纠结”,与谢春花的《借我》中的情感抒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想象一下,上海这座繁华而独特的城市,在张爱玲的笔下,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风貌。而谢春花的《借我》中的情感,仿佛也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别样的上海。
老舍《想北平》
在北京还叫做“北平”的年代,老舍先生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他的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这与宋冬野的《安和桥》中的情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老舍笔下的北平,仿佛就是《安和桥》中那份深沉而浓烈的情感。无论是玉泉山前的塔影,还是什刹海的蜻蜓,都仿佛让人置身于那古老而质朴的北平。
综上所述,如果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家们真的涉足民谣领域,他们的作品无疑会为我们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将赵雷《成都》歌词换成鲁迅作品,唱得出绍兴古镇的味道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