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女歌手朱晓琳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声乐人才辈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小歌手脱颖而出,歌坛后继有人,呈现出群星争辉的喜人景象。在这璀璨的星群中,朱晓琳是一颗惹人注目的明亮的小星星。她登上歌坛才一年多,就成为江苏电视台主办的数万人参加评选的1984年“十佳新闻人物”之一。她演唱的《妈妈的吻》,获《福州晚报》主办的“十大金曲奖”。当时这首歌几乎传遍了大街小巷,而演唱者朱晓琳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女歌手,人们把她与另一个少年女歌手程琳并称“二琳”。
1985年8月中旬,著名作曲家谷建芬率领中央歌舞团声乐艺术培训中心的一众歌坛新秀来长春参加“北方信息音乐会”。其中就有朱晓琳。得知信息,我赶到宾馆采访了她。为我开门的正是朱晓琳。她的个子不高,显得很纤弱,然而两只大眼睛格外有神。在谈话中,我得知父亲就是女儿的语文老师,也是她的音乐启蒙老师。那年刚满17岁的晓琳是扬州市新华中学高三学生。朱晓琳的父亲说,这次他应谷建芬老师邀请,陪晓琳专程来长春。
朱晓琳还是小学生就能歌善舞晓琳从小喜欢音乐,4岁就会唱好多歌曲。粗通音乐的父亲发现她乐感强、音色好,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她。晓琳学歌很快,一只歌只要教上三四遍就能唱下来,而且能用自己“发明”的符号记下来。父亲见状自然很高兴,便教她识谱。到了6岁,晓琳不但能识简谱,五线谱也能看懂了。后来,家里买了收录机,这不啻是为晓琳请了许多名师,朱逢博、李谷一、朱明瑛……这些著名歌星的歌,她听过了一遍又一遍。晓琳摹仿能力极强,学一个像一个。父亲认为女儿的嗓音纤细,与周璇比较接近。周璇的歌有民歌特色,这一点与晓琳的自然本色也相似。经过摹仿阶段,父亲开始引导晓琳走自己的路,力求博采众家之长,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于是,晓琳在声乐道路上的前进步伐加快了。
朱晓琳在长春留影“你正在上中学,经常参加演出,不影响学习吗?”想起有些报刊对学生参加演出提出过异议,我便问朱晓琳。晓琳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要受一些影响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自己苦一点,外出挤时间自学,回到家老师再帮助补课。”
朱老师告诉我,晓琳的成绩各科平均在80分左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不及格的。为跟上同学们,她常常睡得很晚,很辛苦的。他尽量把女儿的演出安排在假期,除非必须参加的活动是不让她参加的。
“你中学毕业后是否准备报考音乐院校?”
“不,我要读综合大学。”
“怎么,不唱歌了?”
“当然唱。但不一定搞专业呀!今后我打算以唱民歌为主。我喜爱民歌。”
在结束采访时,朱晓琳用隽秀的字体写了一句话献给她初次结识的长春观众:“愿我的歌声同长春长存!”
16岁的朱晓琳在长春写的祝语几年后,朱晓琳在自己最红的时候悄悄退出歌坛,突然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那一年,她才21岁。据说,是因为对唱歌的热爱让她感觉变成了一种负担,于是匆匆离开歌坛,进了复旦大学的英语补习班学起了英语,希望出国学习设计,但英语一直都让她头疼。
学业结束后,朱晓琳如愿当了设计师,不过没有出国,而是留在了国内,开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专门为演员们设计衣服。然而,从商之路并不顺风顺水。她一手创立的公司在倒闭的边缘徘徊之际,一场大火彻底把公司毁掉了!
在择偶标准上,朱晓琳从未降低,导致她过了知天命之年仍然未婚。据说,单身的她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朱晓琳的人生经历,如同她曾经的歌声一样,充满了起伏和转折。她的音乐生涯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的歌声,她的梦想,她的坚持,都值得我们深思和缅怀。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歌坛一颗耀眼的小星星,当年与程琳齐名,《妈妈的吻》传唱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