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情人》是由弗朗索瓦·欧容执导,一部带有希区柯克式悬疑的电影。欧容的作品一如他本人的风格,俊美、颠覆,带有天生的人文气息,大多偏向黑色,以探索欲望与心理分析为主题。主演玛丽恩·瓦斯拥有神秘冷艳的气质,在一颦一笑间透出禁忌的美感,两者结合的呈现效果,如汤唯遇到李安般完美。《双面情人》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首映时就引起了轰动,如沉闷夜空中的一道闪亮光束。
影片的女主克洛伊是一名25岁的单身女性,当过摄影模特,谈过几次恋爱,和母亲的亲情寡谈,与七岁的猫咪米洛相伴。她时常感到腹痛,做过多项检查仍未查到病因,内科医生建议她去咨询心理医生。于是,克洛伊来到诊疗室,向心理医生保罗吐露了自己多年的心声,认真倾听的保罗被她的魅力吸引,情不自禁爱上了她,克洛伊也在保罗灼热的目光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两人终止了医患关系,转而发展为情人关系。
克洛伊的腹痛消失了,还找到一份博物馆的工作,变得自信,容光焕发。她搬来与保罗同居,在整理物品时,看到了一本旧护照,上面赫然写着“路易斯”的名字,克洛伊起了疑心,追问无果后,便开始自己寻找答案,当她发现保罗有一个性情迥异的孪生哥哥后,一切开始失控。
一、根据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人物在两段关系中的内在转变
- 奖赏与代价 克洛伊和保罗同居不久后有一段对话:“答应我,别瞒着我任何事好吗?”“答应我,别再翻看我的东西好吗?”这是他们第一次向对方表露自己的不满,但谁也没有进行正面回复,而是选择转移和回避问题。在相互依赖理论中,我们只会与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其核心要素是奖赏和代价,奖赏包括从爱人那里得到的支持鼓励,治愈关怀等,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代价则包含经济上的付出,身体上的伤害,以及心理上的负担等,常常让人感到痛苦沮丧;奖赏与代价之和,就是净收益或净损失。
- 依赖与权力 为了寻求真相,克洛伊来到路易斯的治疗室,与保罗不同,路易斯主动询问克洛伊的困惑,并承诺可以解决她的问题,只是要付出相当高的代价,路易斯举止轻浮,有很强的侵略性,对她不够尊重,克洛伊生气地离开了,表示不会来第二次。但克洛伊还是去了,并受到了路易斯的吸引。在相互依赖理论中,提到较小利益原则,即较少依赖亲密关系的伴侣,在关系中拥有更大的权力,也就是说较为独立的一方,常常占据支配地位。
- 为了切实的利益,贪婪的人也会变得收敛 路易斯激发了克洛伊压抑已久的欲望,她挣脱了束缚,如洪水猛兽般,一发不可收拾。在一场酒会上她得知,保罗身边的人都没有听闻过他有哥哥,还轻描淡写地表示,“当孪生兄弟长大,会想从彼此的生活中消失”,克洛伊似乎理解了保罗不愿坦白的原因,也得知保罗才是双胞胎里强势的一方,她开始正视与保罗的感情,还接受了保罗的求婚。
二、通过意象和镜头语言,解构镜像与主体
影片第一个画面,冰冷的剪刀在克洛伊的长发间肆意挥舞,她的眼神里充满了哀怨愁苦,随后镜头一转,私密部位叠化为湛蓝的眼睛,滴落泪珠,从欲望到灵魂,在脱离与融合中,揭开了整部电影的主旨。
- 孪生与镜像 保罗的诊室以暖色为主,整个风格给人以舒缓柔和的感觉,镜子是完整的,镜像是单一的;而路易斯的诊室则是以黑白灰为主色调,将复刻般的场景分离开来,镜子呈现出分裂镜像,与人物的心理高度契合。
- 米洛和丹顿 克洛伊的猫咪米洛,似乎它才是真正的主人,闯入卧室,跳到床上,直勾勾地盯着克洛伊看,不放过她的任何隐私,而路易斯在生日时送给她的猫咪别针,就戴在母亲的衣服上,这也说明了克洛伊的幻觉来自潜意识里的记忆,米洛和母亲有很强的联系,监视她,也互相依赖。
- 博物馆的艺术作品 克洛伊喜欢博物馆的工作,监视别人让她有一种掌控感,她穿着黑色西装,表情清冷决绝,与纯白的空间互为衬托,有一种疏离感,而展出的艺术作品,正是她心理的具象,导演用艺术本身来堆积艺术,丰富了影片内涵。
三、以原始欲望为代价,杀掉本我后获得身份认同
克洛伊在保罗和路易斯之间摇摆,代表着社会伦理与原始欲望的博弈,当一切开始失控时,她明白了没有约束的欲望是可怕的,真正的强势是外现的柔软温和,而非张牙舞爪,虚张声势。克洛伊在“本我”与“自我”间拉扯,最终杀掉本我,寻回身份认同。
四、女性如何在欲望和理性间找到平衡,获得本体圆满?
劳伦斯曾说:“作为一名女子,生命中的尊严和意义就在于获得绝对、完美、纯粹、高尚的自由。”如何在欲望和理性间找到平衡点,是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思考。摆脱女性的枷锁,正视自己的欲望,不再作为“他者”和男性的附庸,大胆去展现美,感受爱,追求身心的自由,通过创造价值来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在理性的框架里活出感性,获得本体圆满,实现自我救赎。
对生命充满敬畏,与此同时,永远渴望,永远年轻。
——END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双面情人》:纷繁欲望下,一场女性的自我探索与心灵救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