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的经典歌曲《为爱痴狂》中,她深情地唱道:“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其实,这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执着,更是对人生、对事业的痴狂追求。
人生,就怕痴狂。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为这份痴狂,成为了令人瞩目的奇人、高人,不枉此生。痴狂,是如痴如狂的专注精神,是不疯魔不成活的坚持。
何为“疯魔”?它是指那种如痴如狂的专注投入状态。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曾言:“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因为近乎痴迷,所以才能用心专一、精益求精,继而才有惊世之作。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终日沉醉于绘画艺术,时常处于“入魔”状态,每每迷恋于创作而忘记其他,人们赞誉他“才绝、画绝、痴绝”。
类似地,中国绘画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奇葩的艺术家。他造诣全面,主要体现于书法、绘画与收藏三个方面。而他的绘画独具特色、古今独步,开创了米氏云山画法,将传统的水墨渲染技巧提升到最高峰。
他就是宋朝的米芾,人称米芾。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家,不仅在于他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更在于他痴迷一生的艺术态度。
篮球巨星科比的成功秘诀是:“你见过洛杉矶早上4点的风景吗?”原来他坚持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练球,一练就是十多个小时。康德的“宅”除了性格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想要把时间花在学习上。他闭关谢客,将打扰拒之门外。自己独自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对真理孜孜以求,不出门也能知天下。
他们之所以成功,背后都有一种痴迷疯魔的状态,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沉迷投入,热烈追求,忽略了其他,甚至是生活常规。
与“疯魔”相对的,是心不在焉、有始无终。有人心猿意马,出工不出力;有人三心二意,习惯于朝秦暮楚;有人按部就班,满足于朝九晚五……付出的努力大相径庭,得到的结果自然天差地别。
做事情,就该有点“疯魔”的精神。做人应有温度,做事应有态度,温度决定人品修为,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掀开事物表面的浮障,去洞察其内在本质,才能获得一种极致的快乐。这个沉潜、掀开、洞察的过程,其实充满了专注和宁静,很美很美。
删繁就简,是人生的追求。正如齐白石老人的画作《几树寒梅带雪红》,画面看似简洁而清淡,却有着丰富而生动的意境,品之又韵味无穷。人生也是如此,过得不好,只是因为欲望太多。学会断舍离,清空环境、清空杂念,重新拿回驾驭生活的主导权,而不是沦为被生活驾驭的奴隶。
只有沉下身来,静下心来,借助专注和宁静,一步步走向品质生活,也就足够了。这正如张国荣所说:“不疯魔,不成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广州玛斯顿影音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不疯魔,不成活 》